【00】日久生情_28那我也得做诤臣,不能做佞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8那我也得做诤臣,不能做佞臣。 (第2/2页)

名字,兴奋地搭话:“那不正好去救他们!”

    宁昭同也不觉得冒犯,认真回复:“月氏现在和匈奴正有冲突,如果没有这些小国当缓冲,匈奴从西边绕过来直接就一马平川了。”

    陈承平听得有点SaO动,把手臂放到桌子上,问了一个作为前提的问题:“你们这个军事实力是怎么算的,人头多就牛b吗?”

    “这就是大学问了,你得让将军过来解释,”宁昭同笑,却没有真把韩璟叫过来,“不过,如果是对匈奴的话,根本不是军力多少的问题。北边出关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五公里外就能看见人影,十公里就能听见马的声音,匈奴还全是骑兵,你怎么追?更别说迷路的问题了。人家要是引诱你追上去,你就算把JiNg锐骑兵全派出去全歼了对面,可能都找不到回来的路。”

    江成雨忙道:“对,所以霍去病为什么能封狼居胥,就是因为他麾下都是匈奴的降兵,人家总不可能在自己家里迷路。”

    “霍去病……”她笑笑,不免有些怅然,“天降名将,扩土开疆,自然谁听了都热血澎湃。然而霍去病和李广可以只想着杀灭敌人就好了,刘彻还得算着每一分钱。汉朝几代天子休养生息励JiNg图治,对匈战争几十年就把经济拖垮了,那还是盐铁专卖的时候,国库可真是银粮充足的。”

    聂郁轻轻点头:“后勤是大学问。”

    “战国才结束几年?中原打了几百年,人口急速下降,这才刚刚一统,出生率正了没几年呢。你们猜现在秦国总人口才多少?”

    众人面面相觑。

    江成雨试探着说:“五千万?”

    她笑了一下:“正好打个五折,两千五百万。”

    “这么少?”喻蓝江惊了。

    聂郁也不敢置信:“才一个上海市的人口数量。”

    “嬴政那会儿,秦国人口一千万,卫国一千两百万。”

    “卫国?”江成雨问,“卫国又是什么情况。”

    “那就是个很长的故事了,但我想你会感兴趣的,关于一个男人用了二十年,从一个弹丸之地的王侯,成为东境的霸主,”宁昭同眨眨眼,“改天给你讲。”

    “太好了!这不就是男频爽文吗!”

    她笑笑,b了个手势,转脸向着众人:“现在我要向同学们问个问题了:人口不足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

    小宁老师循循然善诱人,此话一出,大家都认真思考起来。

    不知不觉间其他人也围过来了,宁昭同看见申思和韩璟也在,还有几个亲兵,于是换了官话再重复了一遍。

    喻蓝江是不乐意动脑子的,见状笑了一下:“还双语教学啊。”

    宁昭同看他:“我也可以说法语。”

    “……那我还不乐意听呢。”

    宁昭同扑哧一声。

    傅东君在文化课上一向是有自信的,此刻也是第一个回答:“粮食不够,不对,准确地说,余粮不够。人少,耕种的人就少,那就支撑不了太多的脱产者,b如职业军人。”

    “傅同学说得很对啊,课代表记得给他加分,”她从人群中找到张堇的脸,玩笑地示意了一下,“是,现在的粮食产量很低,所以直到嬴政一朝,重农抑商都还是国本之策。因为在战国,诸国攻伐不休,军队实力是最根本的东西。商人逐利,却不能产出粮食来,对养军队就是毫无意义的,反而会带着越来越多的人不耕地。”

    “商人有钱了不能买粮食吗?”

    “粮食是一国之计,是极其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即便还有剩余的生产力,一般也不会往外国出售。而且,剩余的生产力,在当今基本上是伪命题。”

    众人点头,陈承平问道:“现在没有抑制商人了吗?”

    “天下一统了,只要不往四境卖,商人就商人吧,”她顿了顿,“而且,刚才说到西域,其实朝中也在讨论开丝绸之路的计划。如果这样,就很需要一批成熟的商人,带着官方的任务,去给大秦赚贸易顺差。”

    听到那么现代的一个词,众人会心一笑。

    宁老师掌握好节奏:“余粮不够,养不起足够的脱产者——主要就是傅同学所说的军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第一,控制军队规模,但在战国,大家勒紧K腰带也要供着军队,因为军事实力就决定了你还能不能存在下去,所以各国都是尽可能地穷兵黩武。第二,耕战耕战,战时举戈为兵,闲时握锄便为农,尽可能地自给自足。然而还是那个问题,大争之世,大家三天两头就在打仗,你这头才把春种播下去,那边就打过来了。没人侍弄,光靠着天,能长出多少东西来?”

    众人听得心中都有些发沉,江成雨更是呆呆的:“那、那现在不这样了吧?”

    “天下一统,不再内耗,情况自然是好得多,但问题依然严峻,”宁昭同喝完最后一口汤,把盘子朝边上一放,有人自然地帮她拿走,还擦了擦桌子,“朝中有选育良种、优化种植区域的政策,但原始品种的产量只有那么高,一旦有点天灾,还得把余粮拿出来赈济。又说北地,现在虽然还没有形成h土高原,但是水土流失也非常严重了。在座诸位有h土地养出的汉子吧?给大家讲讲,种点东西有多难。”

    大家都看向李恪以。

    1

    李恪以沉默了一会儿:“也看在什么地方。g的地方草都长不出来,有的地方还能种点麦子……水稻很难。经济作物一类,水果b较多,枣子、石榴什么的。还有人种花和药材,玫瑰花,薰衣草。”

    有人小声说:“水文条件太差了。”

    “种子也不行,我们吃的好多东西都是外国传进来的,现在还没有。”

    “水果倒是有了,但水果也养不活人啊……”

    “药材还好,花这东西,现在没什么市场吧?”

    ……

    听着讨论渐响,宁昭同轻敲两下桌面控场:“大家也都听明白了,这种自然条件下,当地人自给自足都很困难,大部分时候都还要其他地方反哺。如今镇北军三十万,有——哎,等我问一句,这里没内鬼吧?”

    众人哄笑。

    “镇北军三十万,全脱产的其实也就两万人。至于其他人,大秦如今军制是五年兵役,现在人寿命不长,大多在当地就结婚生子安家落户了。他们服完兵役后可以选择成为基层军官,拿一份养家糊口的工资,一周C练几次,其余时候就侍弄家里的田地。镇北军中,除却还在服役期的,其他就是这种情况。”

    傅东君好像明白了:“北地自己是养不起那么多军人的。”

    1

    “是,所以要军粮,要军饷,否则北地那么长的边境线,连三十万的数量都达不到,”她顿了顿,指尖轻点,示意韩璟坐下来,“在聊养你们镇北军有多花钱。”

    韩璟一怔,而后笑道:“夫人,真不能再裁了。”

    在场能听懂的都哄笑了一阵。

    “没说裁,”她不满,“还不让我抱怨两句了。”

    “好,夫人慢慢抱怨,”韩璟含笑,推过来一杯果汁,“润润嗓子。”

    葡萄汁,调得甜度适中,她一口气喝了大半,继续道:“粮食和钱也就罢了,毕竟不管在哪里,人总是要养起来的。但军人为什么开支大呢,因为还要兵器,要甲胄,冬天还要厚衣服,否则北地是会冻Si人的……即便这样,到真打仗的时候,这三十万人里,绝大部分也只能当后勤人员。”

    “这是默认的规矩吧?”傅东君看过一篇文章,“像长平之战,赵军说自己有四十万人。按照现在这个后勤效率,可能里面有三十万都是民夫。”

    “师兄说得很专业,以当时的运输效率,如果北地开战,一个战斗单位就需要三个民夫来负担他的后勤,更别说远征了。”

    江成雨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