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莱克星顿的枪声 (第8/88页)
认为是一件政治工具,而作家本人也只不过是一个政治玩偶,这是对文学的亵渎和蔑视。但反过来想,诺贝尔文学奖又怎麽不能向政治靠拢呢?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完全纯粹的文学,所有的文学或多或少都会打上意识形态的印记,无论作者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换句话说,即便文学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工具,但只要作者本人写作的时候目的是纯洁的,那这部作品还是一部高尚的作品。就好像我做了一块N油蛋糕,但你一定要拿他去糊寿星的脸,我有什麽办法呢?我仅仅是想做一快好吃的N油蛋糕给你享用而已,所以我无罪,我是善良的。 说回《日瓦戈医生》这部电影,其实拍得很好,风格很独特,有浓重的忧郁也有短暂的欢愉。其实我很喜欢俄罗斯风格的电影,那个大旷野啊,那个大雪地啊,还有那一群群胡狼,简直就是一种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顶礼膜拜。这是俄罗斯特有的景象,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在中国,你能看见的只是人,到哪里都是摩肩接踵的人。大人牵着小孩,老人推着架子车,妇nV跨一个红包袱回娘家。所以,中国是一个人的社会,如果你想看人,那请你到中国来,这里人山人海。美国呢?那是一个物质社会,如果你想享受物质,请你到美国去,一份高热量的美式午餐只要10美元,保管吃得你腰围看涨。 俄罗斯呢?那是一个看雪的绝妙场所。其实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在俄罗斯的大部分地方,你都能看见雪。处处有大雪坡,道道有大雪塘。你能想象吗,一个中年男人穿着一件厚厚的毛皮大衣和一双高帮皮靴,一脚深一脚浅的走在冰天雪地里。方圆三十里都没有人烟,只有偶尔传来的一阵阵狼嚎声。 1 中年男人的目的地是前方不远处的一间木屋,那里生着一个壁炉。伴随着劈里啪啦的火花炸裂声音的是一晚上的舒适和温暖,男人可以坐在壁炉旁边,一边烤着火,一边回忆春天的野花和燕子。而时不时的还会传来胡狼们的歌唱:「饿!饿!」男人闭上眼睛,好像身处天堂。 电影《日瓦戈医生》是一出悲剧,日瓦戈不仅和家庭离散了,还失去了Ai情情人拉拉,最後自己穷困潦倒的倒毙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但就是这麽一出悲剧,却让我这个中国人有点迷糊,真的很悲惨吗?如果看看中国,或许你们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们这里的四川山区,一直到2000年,人民还只能吃土豆果腹。可中国人是吃大米的啊,我们的主食不是土豆。着名的四川藏族歌唱家降央卓玛说:「我在14岁以前没有吃过米饭。」没有吃过米饭,那吃什麽呢?只能是火塘上烤几个半生不熟的土豆吃吃了。据说有的彜族小孩会把烤土豆当作一种上好的美食,平时还吃不到。只有大人高兴了,才丢两个土豆到火塘里,等烤得滋滋作响的时候,拿给小孩子。香啊!天堂的礼赠。 後来生活好了点,有腊r0U吃了。爷爷哄小孩子,就会煮一根腊排骨,递给小孩子:「好香好香,腊排骨!」可是城市里的人哪会喜欢吃什麽腊排骨,腊r0U含有亚硝酸盐,吃多了致癌的!城市里的人讲究健康,更喜欢吃新鲜猪r0U。就是这麽一种被嫌弃的食品,却是对山区小孩子最大的诱惑和奖励。 还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儿子打老子,妻子举报老公,开国将帅住进牛棚,国家主席活活饿Si,这是真的惨。和他们相b日瓦戈医生哪里惨呢?至少他还有个情人呢!在中国有个情人,那还了得,那是资产阶级流氓生活做派,要被抓起来劳改的。 所以说,西方人理解不到真正的悲惨,或者说他们理解不到中国式的悲惨。他们印象中的悲惨,拿到我们中国来可能就是资本主义上层社会贵族式的忧郁。而贵族式的忧郁,永远都只朝向华丽的舞场和热闹的香舍丽榭大街,他们看不到中国大凉山荒凉贫瘠的退化土地。 然而,无论如何,《日瓦戈医生》都是一出悲剧。就我个人来说,我可以理解这种悲惨,因为它确实是忧伤而哀愁的。但如果要把这个「悲剧」讲给一个全身长满T癣的中国老农民听,我实在讲不出口。日瓦戈医生这个西方的白人老爷,哪里悲惨了呢?我们想像他那样,还不能够呢。 这就是出现了反差,一本本来是反苏反社的,或者说一部本来是当作反苏反社工具的电影,拿给中国人看,反而成了羡慕苏联,仰慕苏联的现实依据。我们想像那样还不能够呢!你又为什麽说苏联人很差。苏联人很差,那中国人在你们眼中是什麽?哦!中国人只是蚂蚁,在你们的电视节目中只能出现在discovery的动物世界里,中国人根本不配当电影主角,更不配当日瓦戈医生。 真正让我感动的是《日瓦戈医生》的电影配乐,真的很曼妙。好像一个在做白日梦的成年男人,正盘旋在他的臆想世界中。这个世界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nVe待,没有欺淩,也没有压迫,有的只是美丽和善良。可当他正感觉良好的时候,他内心深处生出一个声音告诉他:「这只是你的一个梦!而你还在俄罗斯的大冰原上,旁边正蹲着一群虎视眈眈的胡狼呢!」 霎那间,梦将醒未醒,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一切都变得虚虚幻幻。唯一真实的是,音乐声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1 据说《日瓦戈医生》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帕斯捷尔纳克拒绝领奖,因为他在苏联国内承认了巨大的压力。《日瓦戈医生》被认为是一本反苏反社的反动,获得诺贝尔奖是西方的Y谋。最终,帕斯捷尔纳克在一片声讨声中落寞离世。当我们仔细回想苏联,回想这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会想起帕斯捷尔纳克。因为他展现了一个和正面宣传不一样的苏联,而这个苏联也许更接近那个疯狂年代的真相。 到底苏联这个国家是个怎麽样的国家,是好的还是坏的?我想我们域外的人其实没有发言权,还是俄罗斯人民,乌克兰人民,白俄罗斯人民,高加索人民更有发言权。如果现在做一份问卷调查,你愿意回到苏联时期吗?我想其实根本不用做,答案是显然的。绝大部分俄罗斯人和其他原来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人民不会再想回到那个极端的年代,无论普京把苏联时代说得多麽伟大。 甚至於,连普京本人都已经引起了俄罗斯人的反感,他们觉得普京有苏联的影子,普京自己就是个「极权皇帝」。我想俄罗斯人的判断没有错,普京缺乏一点民主意识,如果他真的通达的话,应该主动让贤,而不是一直在位。所谓「民主」二字,说起来容易,真的做起来,其实阻力很大。 除了《日瓦戈医生》,苏联还有另一部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古拉格群岛》,作者是索尔仁尼琴。和帕斯捷尔纳克不同,索尔仁尼琴的反苏反社主张更加露骨,而且他也确确实实去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本营——美国。可是令人疑惑的是,索尔仁尼琴到美国後,没有感觉到资本主义的美好,相反他察觉到了资本主义的邪恶。 有的人说索尔仁尼琴到西方後後悔了!他觉得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才是好的,正义的,而西方资本主义邪恶透顶。我无法求证这种说法,就好像我无法去探寻索尔仁尼琴的内心世界。但我想,索尔仁尼琴可能稍微有点幼稚,他只固执的去追问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优劣,他忘记了去探索我们人类社会本身。 人类社会本身有其自有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发展进程,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只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制度。换句话说,无论实行哪一种制度,人类不可能跳脱出历史的限制。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人类邪恶的话,也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不能全怪社会主义,也不能全怪资本主义,要怪,只能怪我们人类还是个小婴儿,我们的未来之路还有很长很长。你能去责怪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