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第1/2页)
第二十三章 泡过了五六回后,沈宝云慢悠悠地上了岸,拿过雪白的大浴巾擦干了身体,就穿上浴袍坐在躺椅上看起书来,靠右边的椅背上夹着应急灯。 她今天看的是一本《格调》,由于是电子文档,所以里面有一些错别字,这是沈宝云看电子书时最觉得瑕疵的问题,但想到如今图书的价格,她还是决定忍了。 乍一看书名,还以为是讲有关于品味和礼仪的书,但其实是一本讲社会等级的作品,里面的内容看得沈宝云不住发笑。 这一段讲到“看不见的顶层”。 “他们喜欢隐匿在山里,要么就远走希腊或加勒比沿岸的小岛他们往往会买下这些岛屿,但求能暂时避开世人的嫉妒和种种烦扰,避开惩罚性课税,最后,避开政府对私有财产的征用。” 沈宝云不由得乐了出来,看来有钱人也不容易啊,总是担心别人惦记着他们的钱。即使是再有权势钱财的人也不能完全避免大众社会的影响,一个人是无法超脱于人类世界的。 沈宝云抬头环顾了一下温泉山洞,头顶的洞口照进来清透的光,自己这个空间的面积虽然与那些顶层人物占有的土地面积无法相比,但它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为人所知。 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人知道,所以不会有人向自己征收土地税,空间中的出产也不用缴屠宰税、消费税,更不会有人用各种借口征收自己的田地。好在农业税总算是取消了,否则沈宝云不知道如果在外面自己有这样一片土地要交多少税! 幸好这个空间是属于现实世界之外的一个地方,否则自己不知道要应付“相关部门”多少盘查,每年要进贡多少东西,现在绝对不会有人来啰唣了! 尤其好的是,这个空间是带在自己身上的,自己可以随时进出,不用像富豪们去度假地那样坐飞机或是坐船,真是“我身到处即为家”,太有安全感了!沈宝云不由得想到那些带着厚厚壳子的蜗牛。 沈宝云伸了个懒腰,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一种满足感。 再往下看,她就苦笑了起来,“上大学的人的比例还是百分之十三左右,另外百分之三十的人所上的不过是叫法上被称为大学的地方罢了。这些可怜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直在上演永恒不变的美国式的追求,不过他们追求的不是知识,而是尊敬和社会地位。” 再往下看,沈宝云就更有体会了,所有披着大学的皮的学校真的是不一样的,进入某些号称是“大学”的地方,或许和高中毕业没什么两样,难怪现在总是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应该是高中生找不到工作。 看来真正的大学一直是精英教育,精英阶层在这个社会一直存在。 相比之下自己还算是幸运的,找到了一个正规公司,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尽量置身于人事漩涡之外,凭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现在的职位,而自己所念的也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 所以现在听到有些家长说读大学没用,沈宝云起初觉得有些偏激,觉得“有一张大学文凭”毕竟是好的,说出去都好听一些,而且她在工场的经验也说明,有大学文凭的人在升职上往往要比没有文凭的人占一些优势。但现在仔细想想,大学四年花费高昂,如果读的是一所没人听过的大学,出来后别人都用迷惑的目光来看待他,那还不如干脆学一项技术。 工场中就有一位擅长修理设备的人,没有什么学历,全靠自己钻研,比日本派过来维修设备的人员修得还好,简直是工场的宝贝,为了留住他,差一点就要把他供起来了,升职的时候就是走了个形式,平时又不坐班,有时找他才来,其他时候就在外面干自己的事情,没想到以制度刻板出名的日本公司也能灵活到这种程度。 一想到这件事,沈宝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这一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向所有人开放高等教育的美丽幌子下,稳定阶级之间的严酷界限。” 沈宝云叹了一口气,人还是超脱一些吧。 沈宝云一边看着书,一边乱想着一些事情,有时会突然想起什么,放下电纸书,拿起茶几上的本子又写了几句。她最近都保持着这样的状态,看看书,想一会儿,然后写一些字,把所想到的未来还需要的东西都写了下来。 二月二十五日,大年初七第一天上班,沈宝云七天以来第一次走出家门,她一路走下楼,向邻居家的门上看了一下,见家家户户还都贴着福字和对联,望上去红通通一片,看来即使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大家仍是振奋精神,尽量让这个年有气氛一些,这就是人的顽强精神啊! 春节过后,天气依然很冷,同事们坐在办公室里说着过年的经历,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很多人没回家,就是在广州或租或买的房子里过的春节。而且过年时天气这么冷,很少有人像往年那样出去逛街,一群女孩子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买到,不能像从前一样过了年回来就说自己买了什么衣服。因为没有过年的新衣,所以一个个看上去都灰突突的。 当然,沈宝云知道,这不过是心理因素,其实大家还是穿得很亮丽的。 时间进入三月,天气仍然没有转暖的迹象,但沈宝云在空间中却开始忙碌了,此时空间中的气温已经暖和了起来,已经有零上十几度,沈宝云首先烀出一大锅黄豆,然后在一个小石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