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一个失败的修仙者 (第2/2页)
热闹。六个孩子练武的练武,读书的读书,背口诀的背口诀,彼此间偶尔斗嘴,却也透着一GU亲近。 村里的其他孩子也常围过来看热闹,有的还跟着b划两下,学着扎马步,学着挥拳,空地上满是孩子们的笑声和喊声。 李长青看着这群孩子,心里却总有几分不甘。 他知道,单靠这些基础,孩子们依旧只是凡人,若无机缘,无法开窍,便永远踏不上仙途。 他曾亲身经历过那种无力的绝望,不想这些孩子也走上他的老路。 於是,他开始琢磨,如何为孩子们争取一个机会。 丹木村虽偏僻,却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丹木果。这种果实甜如糖浆,吃了便能数日不饿,若是带到外界,定能成为军队的战略物资。李长青想,若是能藉此结交一些大人物,或许能为孩子们谋得一条仙路。 於是,每隔数月,他便会背着一筐丹木果,踏上通往外界的山路。 他的第一站,往往是距离最近的青石镇。那是个不大的镇子,却因地处交通要道,往来客商颇多。 李长青每次去,都会挑镇上最热闹的酒楼,找个显眼的位置坐下,将筐里的丹木果摆出来,红彤彤的果实格外惹眼。他也不吆喝,只是静静坐着,等着人来问。 「哟,老丈,这果子看着挺稀罕,啥来头啊?」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中年商人走了过来,捻起一颗丹木果,放在鼻下闻了闻,眼中露出几分好奇。 李长青笑眯眯地拱手,声音温和:「客官好眼力,这是我们奎山独有的丹木果,甜如蜜糖不说,吃了还能数日不饿,行军打仗、长途跋涉,最是合适。」他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张粗糙的布单,上面写着丹木果的功效,递给商人看。 那商人挑了挑眉,咬了一口,果汁四溅,满口甜香,忍不住点头:「确实不错!老丈,这果子我买了,多少银子一筐?」李长青摆摆手,笑得意味深长:「银子不急,若是客官有门路,能帮我引荐几位大人物,譬如仙门中人,这果子我白送一筐又何妨?」 商人一听这话,哈哈一笑:「老丈倒是会做生意,不过仙门中人哪是那麽好见?我只是个跑商的,顶多认识几个城里的富户,仙门的事,实在是Ai莫能助啊。」说罢,他掏出几两银子,买了一小袋丹木果,摇头离去。 这样的场景,李长青这些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他走过青石镇,又去了更远的云水城,甚至还托人将丹木果送到了边关的军营,可每次的结果都差不多——客商们对丹木果赞不绝口,却无人能为他牵线搭桥,引荐到修仙门派。 他不免有些失望,但从未放弃,每隔数月,便再背一筐果子出门,风雨无阻。 有几次,他终於等来了几位看似有些背景的大人物。一次,是个自称来自云水城大户人家的管事,姓王,四十多岁,穿着锦袍,腰间挂着玉佩,身後还跟着两个小厮,气势颇足。 李长青忙迎上去,热情地介绍丹木果,顺便试探道:「王管事,您在云水城见多识广,可曾认识些仙门中人?我这丹木果虽是山间野果,却有奇效,若能献给仙门,定能派上用场。」 王管事听罢,捋了捋胡须,笑得有些敷衍:「仙门?哈哈,老丈说笑了,那些高人哪是我们能攀上的?我家老爷虽有些薄财,却也只是凡俗之人,仙门的事,想都别想。」他虽没帮上忙,却对丹木果颇感兴趣,买了两筐回去,说是送给老爷尝鲜。 还有一次,李长青在边关认识了一个军营里的小校尉,姓张,三十出头,生得五大三粗,满脸络腮胡,腰间挂着一把大刀,颇有几分威势。那校尉咬了一口丹木果,眼睛一亮,拍着大腿道:「好东西!行军时若有这果子,弟兄们就不用背那麽多乾粮了!老丈,这果子我多买些,你给个实诚价!」 李长青见他爽快,心中燃起几分希望,试探道:「张校尉,您在军中想必认识不少人物,若能帮我引荐几位仙门高人,这果子我半价卖您,如何?」张校尉一愣,挠了挠头,苦笑道:「老丈,你这要求可难住我了。 仙门高人?我们这些泥腿子,哪见过那等人物?不过,我倒能帮你把果子推销给其他营头,这总行吧?」李长青虽有些失望,但也只能点头应下。 几年下来,李长青虽赚了些银两,丹木果的名气也渐渐传开,可始终未能结缘仙门中人。他不甘心,决定换个法子——将大人物请到丹木村来,让他们亲眼瞧瞧村里的孩子,或许能看出几分潜力。 於是,他开始有意识地邀请那些买过丹木果的富商、管事,甚至军中校尉,许以重利,请他们来村里做客。 第一次请来的,是云水城的王管事。那日,李长青早早地安排好了一切,村头搭起了竹棚,棚下摆着几张木桌,桌上放着丹木果和自酿的果酒,村里的nV人们还特意做了些山间野味,香气扑鼻。 王管事带着两个小厮,骑马而来,一进村便啧啧称奇:「这地方可真偏僻,山清水秀,空气里都透着甜味,不错,不错!」 李长青陪着笑,领着他四处转了转,指着满山的丹木树道:「王管事,您瞧,这便是丹木果的来处,我们村世代靠这果子为生,今日请您来,一是让您尝尝鲜,二嘛……」他顿了顿,语气略带试探,「想请您看看我们村里的娃娃,都是好苗子,若能得贵人提携,日後定有大出息。」 说罢,他一挥手,早已候在一旁的堂德、堂安等人便走了出来。 堂德虽瘦小,却卖力地扎着马步,额头满是汗珠;堂福和堂贵对打一套拳法,拳风凌厉,引得王管事连连点头;堂安和堂康则捧着书本,背诵口诀,字正腔圆;堂健挥舞着木棍,气势十足,颇有些小将风范。 王管事看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拍手:「好!这些娃娃看着都有几分JiNg神头,尤其是那两个打拳的,颇有几分气势!」 李长青忙趁热打铁:「王管事,若您有门路,能将他们引荐给仙门高人,我定当重谢!」 可王管事却摆摆手,笑得有些无奈:「老丈啊,不是我不帮,实在是仙门那等地方,非我等凡人能接触的。我瞧这些娃娃不错,不如送去城里学些手艺,将来也好有个出路。」 李长青听罢,心中一沉,却也不好再强求,只得陪着笑,招待王管事吃喝了一番,临走时送了他一筐丹木果,权当交个朋友。 此後,他又请过几次人来村里,情形大抵相似。那些富商、校尉虽对丹木村的风土人情赞不绝口,对孩子们也颇为欣赏,却始终无人能帮他牵线仙门。 李长青虽一次次失望,却从未气馁,他坚信,总有一日,机会会降临到丹木村,降临到这些孩子身上。 而孩子们并不知晓村长的苦心,他们依旧日复一日地练武、读书,偶尔也会偷偷跑去玉河边玩耍。 玉河水清澈见底,河床上散落着晶莹的白玉,孩子们常捡几块回来,拿在手里把玩,浑然不知这些白玉深处,藏着极为珍贵的玉膏——一种连外界修仙者都垂涎的宝物。 丹木村的日子,就这样在平静与希望中缓缓流淌。李长青的目光,时常望向远方,期待着那一日的到来——孩子们能真正踏上仙途,改变命运,不再如他一般,空有满腔抱负,却终生止步於凡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