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六章 亡国之君 (第3/3页)
2 当长剑刺出的那一刻那无比厚重的城门轰然破碎,连带着身后那道精铁所铸造的闸门一同被剑气卷裂,城门口数百韩国兵卒被裹携着的闸门碎片穿透。 “噗,噗……” 沉闷入rou的声响不绝于耳, 此刻, 十万大军面前只余下一个巨大的空洞, 2 在无阻拦, “谢过十三先生!” 白起说完后, 亲自抽剑而出往城内杀去。 城门破开, 2 城楼犹在, 这场攻城之战胜负已定。 …… 函谷关城楼上, “末将,诸元奎将军不负厚望!” 2 “滴答,滴答……” 诸元奎恭敬的跪倒在地,满身的鲜血的从甲胄上滴落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只知道自己杀了很多人,很多,很多…… “诸将军有劳了!” 白起望着诸元奎身后堆积如山的尸体,和城楼下不远处兵败如山倒,惊恐的逃窜着的韩国兵卒,迈步扶起跪倒在地的诸元奎轻声道。 “余下的事情便交给本将吧。” 2 “函谷关后,一马平川!” “七日之内,攻下新郑!” “余下的兵卒,尽诛之!” 白起迈步往城下走去,眉宇间是挥之不去的冷冽,骑兵已经尾随着战败的韩军深入,轻而易举的收割着他们的生命,余下一具又一具冒着热气的尸体。 “西门先生,希望这趟灭韩之行。” 2 “能对先生有所启发。” 白起翻身上马,眺望着新郑城的方向,最后落到了身旁那位孤高清冷的剑客身上轻声喃喃道。 …… 七日后, 函谷关告破之后, 2 白起长驱直入,没有丝毫绕道的意思,途中再度下必经之地的城池七座,其余各地的城池想要回援也是有心无力。 至于赵国的军队,似乎从跨出国门南下开始就没前进过一步,因为燕国的大军已经出现在了南下的门户,听说其中左路燕军尤为勇猛,而领兵的主将竟是一个年轻的女子,不要命一般将赵军钉死在了北边。 新郑城, 城中瞧不出一丝昔日繁华的模样,别说走南闯北的行商,和遍地的商铺,便是本地百姓也是闭门不出,一阵冷风吹过,有枯黄的叶子扬起,清冷的街道入目皆是萧索的景象。 “咚,咚,咚……” 2 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波八百里加急送信入城的铁骑了,只知道从函谷关告破之后似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无数战败的消息如同这满天飘舞的雪花一般飘落堆积。 “禀陛下,乾军距都城不足一百里……” “禀陛下,乾军距都城不足八十里……” “禀陛下,乾军距都城不足五十里……” 一道又一道军情在韩皇的耳边响起, 30页 “陛下,出城吧!” “在晚就来不及了。” “老臣领兵死守都城,还能为陛下争取一些时间!” “陛下!” “陛下!” 3 朝堂中同样没有了昔日文物百官热闹庄重的场面,只余下几位忠心耿耿的老将军守候在左右低声哀求着。 大殿前的台阶上, 韩皇颓废的坐着,花白的头发没有了冠冕的束缚,披散着垂下,胸襟半敞,任由冷风呼呼的灌入。 “出城?” “又能逃到哪去?” 3 韩皇苦笑出声。 “好歹朕也是皇帝!” “临死前。” “还是余下最后一份体面吧。” 裹了裹身上的衣衫, 3 最后看了一眼这萧索的新郑城,脑海中突兀的想起了那个身穿长袍的文士,隐隐间已经猜到了什么,想要记恨,可也谈不上,最终的决定都是自己作下的,何况即便都是正确也不过是死得晚上几天罢了。 只恨自己没有早些明白这个道理, 这大世之争,哪有安息保命的道理。 只有, 不进则退, 3 退则国亡! 韩皇徐徐起身洒然一笑。 “来人,更衣!” “朕,与国同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